- 公共卫生
- 殡葬改革
- 职工服务


利国利民信念在支撑 殡葬改革呼唤理解与支持

2004-6-24

 

  新华网长沙4月6日电 殡葬改革呼唤理解与支持
  新华社记者刘非小

  清明前夕,记者去采访一位殡葬管理办公室的负责人。见面时,记者照例热情地伸出手来和他握手,令人意外的是,他对此极为感动。他说:“没想到你一点都不介意和我握手!我们这些执法队的人常常被人骂、被人瞧不起。自从干了这一行后,我的一些亲朋都和我们疏远了,过年过节除了同事外,没什么人来拜年,我们连打电话给其他人拜年都不敢,别说登门了!”

  他的这番话令记者辛酸,他们只是在履行职责,处置一些违规土葬的事项,却要承受这些原本不应该承受的压力。目前,他最大的渴望是人们的理解与支持。另外,他认为如果各级领导能够真正支持他们,使一些改革的措施与法规能够不折不扣执行的话,也能加快殡葬改革的步伐。

  他说,是利国利民信念在支撑着他们进行殡葬改革。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,以湖南为例,如果每年去世的人都选择土葬的话,以一处墓葬占地的最低限度计算,湖南每年因此“消失”的土地约800万平方米、即1100亩,用去的上好木材约30万立方米,还有植被的破坏等等。

  湖南早已在城镇与湖区推广火葬,但老观念、老做法积重难改,有些城郊乡村给火葬丧户补助几千元丧葬费,还有人偷偷搞土葬,某些省内、甚至省外大城市的人也钻监管的空子回老家土葬。他认为,“入土为安”的观念起着一定的作用,但本质上是某些社会陋习的借题发挥。

  其一是有人借机回收以往送出的“人情礼”。丧事是民间人情礼的一出重头戏。虽然追悼会上人们依然可以有所“表示”,但乡邻们大多不愿意大老远到城里殡仪馆去送还这笔人情债。长沙城里沿街搭棚唱戏治丧,之所以在明令禁止后仍有人顶风操作,也是为了方便街坊邻居。

  其二是有些人利用职权为亲友谋土葬,以显示其权势。根据他10多年来的经验,如果能够令行禁止,一视同仁的话,殡葬改革也就不难了,难就难在一碗水端不平。他们处理的一些违规事件中,有位身在长沙的“高官”,就曾让他已是长沙户口的岳母归葬长沙郊县老家。老夫人的老家也是火葬区,这一事件引起了乡郊极大的不满。虽然此事经举报得到查处,却造成了较为恶劣的影响。

  其三是让乡邻们评价“尽了最后的孝道”。在湖南乡间,一个儿子在父母生前可能十分薄待、甚至虐待老人,如果在父母死时能办个风风光光的葬礼、修一个好墓,他的这一举动就会提升许多乡邻们对他的评价:“到底还是有良心”,让父母“走”得风风光光。

  他认为,实行殡葬改革需要人们转变观念,也需严格执法。其实,火葬同样可以“体面风光”:如根据老人的遗愿,将骨灰深埋后种上树或草,既美化环境,又便于后人的凭吊纪念。他相信人们还会根据各自的特点,创造出更多的纪念已逝亲人的情感表达方式。(完)

汕头市永祥街道 版权所有
地址:汕头市永泰路7号 电话:0754-8979542
 设计制作 并提供技术支持